本文摘要:
黑龙江饶河县,是共和国最早迎来太阳升起的地方之一。位于乌苏里江之滨的这片神奇秀美的土地,传承着黑土文化和赫哲族文化的悠远神韵,展现着青山绿水的旖旎风景。与此同时,这里还是歌曲《乌苏里船歌》的家乡,歌颂家郭颂在歌里唱的“乌苏里江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海浪,赫哲族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唱的就是这里的丰饶和漂亮。 赫哲族是我国的“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人就生活在饶河县的四排赫哲族乡以及同江的街津口和八岔赫哲族乡。
黑龙江饶河县,是共和国最早迎来太阳升起的地方之一。位于乌苏里江之滨的这片神奇秀美的土地,传承着黑土文化和赫哲族文化的悠远神韵,展现着青山绿水的旖旎风景。与此同时,这里还是歌曲《乌苏里船歌》的家乡,歌颂家郭颂在歌里唱的“乌苏里江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海浪,赫哲族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唱的就是这里的丰饶和漂亮。
赫哲族是我国的“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人就生活在饶河县的四排赫哲族乡以及同江的街津口和八岔赫哲族乡。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赫哲人用勤劳和智慧缔造了优秀的赫哲文化。经由一代又一代赫哲人的传承和发扬,赫哲文化绽放出了醒目的色泽。
在传承赫哲族文化的人群中,一位叫葛玉霞的赫哲族妇女格外引人瞩目。如今,葛玉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伊玛堪讲唱的国家级传承人;还是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萨满舞的省级传承人。葛玉霞在传承赫哲族文化中,既注重实践,又下功夫,在理论上总结升华,她揭晓的《萨满舞的神韵》、《浅谈饶河县赫哲族人口与生长》等论文具有很高的价值;赫哲族萨满舞2007年入选黑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葛玉霞作为主要传承人,在传承的基础上创作出了《神鼓舞》、《求天赐福》广受好评。
葛玉霞出生在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她的父亲叫葛德胜。有谁能知道?就是这位优秀的赫哲族文化的女传承人葛玉霞,幼年时想向父亲,赫哲族伊玛堪大师葛德胜学习说唱伊玛堪和跳萨满舞时,曾经遭到了喜爱她的父亲的拒绝。
众所周知,赫哲族因有语言而无文字,所以特别盛行说唱艺术,其流传方式为口耳相传。说唱艺术的基本形式有四种:伊玛堪、嫁令阔、说胡力、特伦固。说唱的曲调有伊玛堪、嫁令阔、白本初、博布力四大类曲调。
在饶河县县域里,赫哲人会唱伊玛堪著名的有葛德胜(1911.10.10-1998.10.18)、葛长胜、傅万金等。葛玉霞的父亲葛德胜曾经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组织的民间文学观察组事情,讲唱了《香叟莫日根》、《满斗莫日根》、《阿哥弟莫日根》、《牟都里莫日根》、《西尔达鲁莫日根》、《乌呼萨莫日根》、《沙伦莫日根》七个作品。葛德胜演唱的伊玛堪《满斗莫日根》获1979年至1981年全国民间文学作品三等奖。1984年4月21日,黑龙江省省民间文艺研究分会授予葛德胜“民间说唱家”称呼。
父亲葛德胜为什么要拒绝葛玉霞呢?原来,在赫哲族的传统习惯中,有一个不成文的划定,这就是传艺“传男不传女”。赫哲族已往“结绳记事”,他们与汉民族在混居历程中,受到了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加之赫哲族以家族为单元,所以就有了传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统。
加之萨满舞对跳舞者要求苛刻,跳起来又十分泯灭体力,因此父亲拒绝了女儿葛玉霞学艺的要求。葛玉霞从小看着父亲说唱伊玛堪、跳萨满舞,因此她就对这些民族艺术发生了浓重的兴趣。

每逢赫哲族开江打鱼、封江祭祀时,她都像过节一样喜悦,带着渔村的赫哲族小姐妹们去寓目,一起随着音乐的旋律跳舞,说唱。久而久之,跳起萨满舞、说唱起伊玛堪来就有模有样了。遭到了父亲的拒绝后,葛玉霞没有气馁,相反她习练伊玛堪唱词更受苦了。
看着女儿一天天在进步,葛德胜脸上虽然严肃,可是心里却十分欢喜。葛德胜知道,耳濡目染,以使女儿有了很好的跳萨满舞、讲唱伊玛堪的基础,如果稍加造就指点,那么女儿葛玉霞未来一定会成为赫哲族文化的好传承人。葛玉霞的母亲看到葛玉霞的爸爸对女儿学习伊玛堪和萨满舞有了认可,便劝说葛德胜教授女儿。葛德胜认真地对葛玉霞的妈妈说,先让玉霞多相识萨满舞的肢体语言,多背诵伊玛堪唱词,然后我就教她……在葛玉霞7岁的时候,父亲终于把他掌握的萨满舞和伊玛堪的唱词教给了女儿。
那些日子里,葛玉霞别提多兴奋了,它既是在梦里也在默诵伊玛堪唱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赫哲族的原始舞蹈“萨满舞”和民间说唱艺术“伊玛堪”蕴藏富厚文化内在,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被勤学的葛玉霞所掌握,为她日后传承赫哲族文化奠基了基础。萨满舞俗称“跳神”,源自于赫哲族原始宗教萨满教,这个教信奉万物有灵,而萨满则为通古斯语“巫神”的意思,听说具相同人神的能力。萨满在祭祀、请神、为人驱邪治病、祈求全族兴旺渔猎丰收时会跳萨满舞,属于图腾崇敬、宗教仪式的原始舞蹈。
赫哲族萨满舞作为萨满文化的一个组成部门,其宗教功效在现代社会中因理性精神和现代社会制度而逐渐丧失,但其作为民族传统和艺术的积淀却在现代社会中通过教育、文艺创作、演出、文化遗产的掩护等形式而获得生长,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葛玉霞学习萨满舞受苦认真,在乌苏里江畔,她的嗓子哑了,鞋子跳破了,葛玉霞坚持着……终于有一天,她被邀请到场了为文化部调研组说唱伊玛堪的运动中,听到喜讯的葛玉霞泪水夺眶而出,多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肯定。
从那时起,她就把伊玛堪,萨满舞渐融入了自己的生命。葛玉霞跳萨满舞神魂兼备,让人看了如醉如痴。1991年,在赫哲族乌日贡的演出中,葛玉霞领导饶河县赫哲族的20多人的演出队,将从父亲那里学来的萨满舞在大会上完美出现,最后获得大奖。

父亲葛德胜看到女儿获奖十分兴奋,当晚到场庆祝篝火晚会时,老人家和大家一起纵情地跳了起来,葛玉霞随着父亲的舞步继续学习。那次乌日贡大会竣事后,葛德胜很郑重地跟说女儿说,我给你起了一个赫哲族名字,就叫葛依克勒胡萨吧!原来,在赫哲族语言中,葛依克勒胡萨,就是飞翔的天鹅的意思,足见父亲对女儿葛玉霞的期待。
赫哲族由于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赫哲族文化传承面临挑战。赫哲族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曲艺说书形式,2011年11月23日,被列入团结国"急需掩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葛玉霞作为伊玛堪传承人,她的伊玛堪讲唱内容富厚多彩,大多是叙述古代氏族社会时期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征战与同盟、氏族之间的血亲复仇、民族兴衰、维护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的英雄故事。
也有一些降妖伏魔、追求自由和歌颂恋爱的,另有讲述萨满求神、渔猎生活、及风土人情的,讲唱起来栩栩如生,深受人们接待。葛玉霞成为萨满舞和伊玛堪“双料”传承人后,从2011年开始,就办起了伊玛堪传承学习所和萨满舞学习班,义务向赫哲族同胞教授民族文化,现在已开课1万多堂,学员从6岁到70岁的都有。如今,葛玉霞不仅在内地演出过伊玛堪、萨满舞,更把这两种民间艺术带到俄罗斯、美国等地演出。
让她最感自豪的,是到场由国家民委经济司主办“2011多彩中华民族衣饰展演”,赴美国演出14天,深受美国民众接待,交流了文化,扩大了赫哲族的影响力。几十年来,葛玉霞与萨满舞和伊玛堪形影不离,她在漂亮的乌苏里江畔讲唱着,舞蹈着。
葛玉霞把一个赫哲族女儿对民族的挚爱,化作了飘洒的舞姿和优美的唱词,让赫哲族的魅力接续,奇特的文化越发丰满感人。江畔飘魅的民族文化,她用生命传承,一个赫哲女儿的文化传承之路。
本文关键词:‘,天博手机app安装下载,天博,综合,体育,官方,app,下载,’,她,破了
本文来源:天博综合体育官方app下载-www.huayuxinda.com